2005-06-24
萬向集團,一個由小農機修理廠起家的企業,為什么35年來雖歷經風雨卻常青不倒,不但越做越大,成為中國屈指可數的特大型民營企業,而且能從田野走向全國進而走向世界?
萬向節成就了萬向集團
因為萬向集團是從一家鄉鎮小企業起家的,所以不少人說它的發展靠了國家給予鄉鎮企業的優惠政策。“掌門人”魯冠球認為,好政策好比是肥料,但是,并不是有了肥料莊稼就肯定能長得好。他說,萬向能有今天,關鍵在于它是家“升級版企業”,35年來始終不斷自加壓力,拼命抓企業的“升級換代”。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后,魯冠球辦的公社農機廠經過努力,產品終于進入了國營公司包銷計劃,職工們都摩拳擦掌準備大上農機配件產量。沒想到魯冠球卻突然下令全面停產。原來,他的目光已經瞄向方興未艾的汽車零配件市場,決定專業生產汽車萬向節。
正當全國汽車零配件市場風行“價格戰”的時候,他又率先打出“質量戰”、“服務戰”大旗,挑戰當時“出廠概不退換”的慣性理念。有一年,借一封來自蕪湖客戶的退貨信,魯冠球把桌子拍得震天響:“把產品全背回來!”并果斷拒絕“整修一下再賣”的建議,統統將產品賣給了廢品站。
萬向節成就了萬向集團,魯冠球讓中國的汽車零部件走向了全世界,讓萬向成為了中國最大的汽車萬向節總成專業生產企業。
萬向的全方位“升級”還體現在企業管理體制和經營模式的改革上。從早期的風險承包責任制,到股份制改造,再到企業上市,并且按國際標準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升級版”萬向不斷演繹著中國民營企業的時代形象。今天,萬向已經發展成為擁有4家上市公司、年產值超200億元、年出口創匯超6億美元的現代企業集團。
跨越,就要質的跨越
“不要動不動就想跨越。”魯冠球說,我不是不要跨越,要的是企業質的跨越。他給萬向提出的“跨越”要求是,真正地開拓創新,在世界市場上樹立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直到5年前萬向成功收購世界上擁有萬向節專利最多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美國舍勒公司后,他才欣慰地說:“我們這是一次跨越性發展!”
這樣的“跨越”絕不輕松。就拿收購美國舍勒公司一事來說,舍勒公司是把萬向產品引入美國的“伯樂”。后來這家公司老板要求獨家代理萬向產品出口,要求沒被滿足后,他一怒之下和萬向斷交。數十萬套產品的積壓,使萬向的資金流轉陷入困境。工人們憋著勁,一口氣開發出60多個新品種,打開了日本、歐洲等地18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最終舍勒公司老板折服了,他在公司被收購的合同上簽字后,握住魯冠球的手說:“你是勝利者!”
在魯冠球的籌劃中,“走出去”其實只是他找到的一條捷徑,跨越性實現技術創新才是真正目的。成為國際化企業后,萬向的技術創新更是如虎添翼。目前,這家企業不僅在國內設立了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級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請了中科院院士擔任高級技術顧問,而且還在美國建立了自己的技術中心。近十幾年來,萬向獲得國家授權專利近200項,開發成功新技術、新項目300多項,技術進步對企業年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了55%。在我國首次自主知識產權百強企業評比的排行榜上,這家民營企業高居第九位。
技術創新鑄就了萬向的強大技術優勢,而萬向又憑借這一優勢,先后在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等歐美國家設立、并購、控股了31家公司,構建起涵蓋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營銷網絡,成為通用、福特等跨國公司的配套客戶,走出了“資源外部化、產業國際化”的道路。
多元化道路越走越寬
近年來,萬向集團漸漸走上了多元化經營的道路。這是因為魯冠球看到了走這條道路的必要性,也因為萬向有了不斷強大的實力條件和資源優勢作支撐。
他們研制成功了電動汽車生產項目,組建了萬向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還經批準組建了浙江唯一一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
魯冠球依然相信“實業為本”。農民出身的他田野情結尤深,在早年創建“農業車間”失敗后,最近又組建起一家三農集團。如今浙江遠洋漁業、河北承德露露等涉農企業,在遠洋捕撈,玉米、杏仁、小核桃種植及其深加工,還有鰻魚養殖加工等方面創造出了特色優勢。
如今,萬向在江西投資的小龍蝦項目,使當地水稻免去了蟲害絕收之苦,幫至少萬余農戶走上了致富路;遠洋漁業項目,幫幾千漁民走出了一條遠洋捕撈的新路子;在河北承德的杏仁種植項目,惠及當地近20萬農民……
(黃國文 胡作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