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30
奶制品事件發生后,引起了人們的反思。對此,全國人大代表、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提筆撰文,向所屬的各單位負責人發了一封公開信,全文如下:
各位負責人:
奶制品事件再次教育了我們,任何私利都不能凌駕于公眾利益之上,企業經營要以德為本,損人利己即自取滅亡。
另外,發展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安全永遠比速度重要。
從古至今,誰都不能脫離社會責任談發展,社會責任是企業存在的前提,是企業價值的體現,是市場信譽的積累,更是我們創建世界名牌企業的基石。
魯冠球
2008年9月22日
這是一封很有見地的信件。
“人無信不立”。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企業發展的道德基礎,更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質之一。魯冠球創建萬向集團30多年過程中,十分重視維護企業的誠信,彰顯以德為本。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發現企業產品的質量問題,曾毫不猶豫地將價值43萬元不符合標準的產品,送往廢品收購站。此舉既提高了職工的認識——“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又得到了社會的贊譽,使企業走上了健康、科學的發展之路。
過去,曾有人說“經濟不需要道德干預”,“經濟與道德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將義與利割裂,為不良商人只講利不講義提供托詞。事實上,商品具有為他服務性——不能為他服務就賣不出去,就不能實現商品生產銷售者為己謀利的目的。一個企業如果道德缺失,見利忘義,喪失誠信,結局必然是身敗名裂。三鹿奶粉的教訓就在于此。所以,企業要有道德——生產經營與道德結合,才能使一個企業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企業。
“社會責任是企業存在的前提”,這是魯冠球從實踐中得出的結論。企業的創建、發展、壯大,都離不開社會的支持,人才、資金、原材料、市場等等缺一不可。當企業發展之后,熱心于社會公益事業,回報社會,這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一個樂于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將會進一步融入社會,得到社會各方面更多的幫助與支持,從而使企業更加興旺起來。
“舉一反三”,是人們對社會種種現象思考的延伸。社會上經常會發生一些令人深思的事情,我們要善于思考,舉一反三,把教訓作為借鑒,使經驗為我所用,這樣才能夠充實自己,搞好事業。魯冠球及時抓住奶制品事件,舉一反三,教育職工要以德為本,維護企業誠信,肩負社會責任,以此作為創建世界名牌企業的基石。他這種將別人的教訓變為自己財富的做法,他這種“舉一反三”的思路,都是值得贊賞和仿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