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5
今年7月8日,是萬向集團創業40周年紀念日。
10年前,也是在這樣一個日子,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提出了萬向集團那句著名的口號——“奮斗十年添個零”(每10年日創利潤增加10倍);10年后的這一天,魯冠球仍然選擇了這個“老目標”,希望大家將“奮斗十年添個零”進行下去。這意味著,萬向集團到2019年日創利潤將達1億元。
此時此刻,重提老目標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這一次添的“零”,和前四個十年添上的“零”當然不能同日而語。
魯冠球作出這個重要決定時,萬向集團也和其他企業一樣面對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
去年入冬前,魯冠球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毫不諱言這場危機的威力——訂單減少、市值縮水、匯率損失。國際化程度較高的萬向集團旗下的一些工廠,頭一回有了雙休,甚至“三休”。恰恰在創業40年的最后一年,萬向集團沒有實現25.89%的年均增速目標。“打擊很大,如果實力不夠,差不多就完了”,當記者問及萬向集團今后是否還會保持前40年的年均增速時,魯冠球當時沒有直接回答。
半年之后,萬向集團的不少工廠又開始加班加點了,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和66%。一是因為國家出臺的有力政策,刺激了內需;二是由于萬向集團3年多前進行的主動調整,使一些高附加值產品貢獻了更多利潤。“越來越好,‘萬向’基本挺過來了,”最近再見面時,魯冠球這樣說。
但在數萬名“萬向人”的心中,危機的警報還沒有解除。在業內,被萬向集團視為榜樣的美國通用破產了,從未虧損過的日本豐田虧了——不少全球著名的百年企業的倒下,或是企業巨頭們的拮據生存,就像為這場金融危機的強大威力作注解。而且根據目前的判斷,萬向集團短期內恢復到原來的增速仍有不少困難。
此時此刻,魯冠球重提“老目標”無疑是一顆定心丸,讓“萬向人”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實現這一目標的底氣,是40年來萬向集團積累的人才、資本、資源、信譽優勢,更重要的是一股昂揚向上的士氣。“艱苦創業、大膽創新、克難攻堅、勇往直前”,溫家寶總理概括的這16字“萬向精神”,為“萬向人”注入了更強大的信心。
人們總是從歷史中尋找關于未來的答案。魯冠球希望“萬向精神”是永恒的思想財富和精神追求。“有形的東西價值有限,無形的東西價值無限”——他曾無數次用蕭山方言說的這句話,連同他思維的個性特點,常常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后危機期”布局,蓄勢起飛
“最擔心的不是危機什么時候結束,而是新一輪經濟起飛的時候,我們靠什么跟上去。”魯冠球以他慣有的清醒告誡員工,當然,他也看到了在“后危機期”加速發展的可能。
今年以來,萬向集團就做了幾件漂亮事,越加讓人相信萬向集團“飛起來”再添個“零”的可能性。
4月25日,在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萬向”三號工業園內,萬向集團破例為純電動汽車·鋰電池生產基地奠基舉行了一個簡單儀式,并宣布將在投資4.5億元的基礎上,再投入13.6億元,今年底就能投產并達到年產1000輛純電動商用車、10億瓦時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產業規模。
這一刻,比原定投產計劃提前了一年多。盡管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變幻莫測,但歐美發達國家對新能源產業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我國也集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新能源產業,萬向集團必須加快布局。10年前,萬向集團朝這個領域“扔錢”時,電動汽車不過是可能的美景之一;10年來,有的汽車巨頭也因為看不到現實的前景而放棄了,而堅持下來的萬向集團成為國內首家獲得電動汽車“準生證”的企業。
布局10年后,萬向集團新能源產業的帷幕一點點被掀開。萬向控股的“琥珀能源”,就是國內最早進入天然氣發電的清潔能源企業之一。7月10日,“琥珀能源”在香港主板上市受到投資者追捧,超額認購1248.26倍,成為港交所成立以來4只超購倍數突破1000的新股之一。
國外的新能源項目也在進行中。美國伊利諾伊州政府3月宣布,對萬向美國公司所建的太陽能電池板廠提供200萬美元政府補貼,免費轉讓120畝土地用于新建廠房,免費提供1200畝土地用來建設太陽能發電站,并允諾給予120萬美元的稅收補貼和數量不小的政府采購訂單。
眼下,萬向集團總投入350億元的新能源產業城已在規劃當中。當魯冠球提到其中的電動汽車產業鏈和清潔高效能源太陽能產業鏈兩條主線時,那些布局多年的棋子似乎都跑出來“集合”了。在萬向集團未來10年要做的“三件事”中,堅持發展新能源就是其中之一。
6月5日,萬向集團旗下房地產企業“順發恒業”獲準上市,首日即大漲12倍多,這使得萬向集團離“再添個零”的目標又近了一步。在上市公司“蘭寶信息”蟄伏多年之后,萬向集團抓住新《破產法》實施的機遇,既通過改造獲得了一家優質汽車零部件企業,又實現了旗下企業借殼上市。
適度發展金融業務,堅持實業與金融相結合,正是萬向集團要做的第二件事,也是為發展贏得時間與空間的重要一環。而第三件事,則是繼續加大力度“走出去”和“引進來”,融通國內外資源,拓展國內外市場。這一場金融危機,讓萬向集團領導層更加堅定了國際化經營的方向。
下一個10年,做好了這三件大事,無疑為再添一個“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魯冠球對萬向集團的盤子清楚得很。在一次內部會議上,他打了個比方:傳統的火車只有車頭有動力,跑得快或慢完全取決于車頭拉動力的大小;而動車組采用的是動力分散技術,每節車廂都有動力裝置,行駛的時候車頭在拉動,車廂也在驅動,所以速度就更快了。
10年之后,人們也許會從這段話中找到萬向集團的真正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