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集團:轉型研發純電動汽車
2012-07-25
萬向產品水平的大幅提升,是以研發力量為后盾的。從1999年至今,萬向在新能源汽車研發上,先后承擔了8項國家863重大課題、8項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累計申報電動汽車和電池類專利200多項,授權120余項,部分成果已經成功實現產業化。
在全國的許多城市,你都能看到杭州萬向集團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電力服務車、電力工程車、公交車、大巴車、公務車、小轎車……你不要以為這是萬向集團在銷售品牌汽車,用萬向電動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軍的話說,這些電動汽車的運行,都是為了驗證、提升鋰電池技術的研發水平。
發展新能源汽車,關鍵是電池,誰要是掌握了動力電池技術,誰就掌握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導權。萬向集團以制造和銷售汽車零部件著稱,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主導產品占領國內近70%市場;遠銷世界,并進入一流國際主機廠配套。但是,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魯冠球總有揮之不去的生產整車的汽車夢。而萬向集團最終選擇了研發純電動汽車,也是企業自主創新和升級轉型的需要。
早在1999年6月,萬向就籌建了電動汽車項目組,開始了鍥而不舍地研發鋰電池。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2006年,剛剛改組成立一年的萬向電動汽車有限公司迎來了鋰電池研發水平的大跨越。這一年,公司承接了國家電網研制純電動電力服務車、電力工程車的任務。單是在這一年里,萬向研究人員開展了連續4輪的滾動研發,大踏步地提升了鋰電池等項目的研發水平。到2008年底,已有120余臺電力專用車投入到國內22個城市運行,并先后有4款車型通過國家車輛產品公告試驗,正式獲準上牌,初步顯示了萬向的研發能力。
為完成好上海世博會的項目,2009年4月,萬向大手筆投資13.65億元,建設國內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車用動力電池制造基地,并于當年11月建成并投產。這不僅為圓滿完成上海世博會項目打下了基礎,也為今后的發展創造了條件。2011年,萬向又承接了青島薛家島電動汽車智能充換儲放一體化示范電站的供貨項目。
據魯冠球介紹,“薛家島電站”由國家電網投資建設,在國內首次實現電動汽車自動伺服換電、動力電池集中充電、電池集中儲能,以及在緊急情況下向電網放電(供電)的充換儲放一體化的服務功能。它可滿足180輛電動汽車電池更換需求,最多每天能換540輛次,占黃島區公交車總量的50%以上。此外,電站還為黃島區電動乘用車提供集中充電和電池配送服務,能同時為360輛乘用車充電,是目前全球功能最全、規模最大、服務能力最強的電動汽車充換電站。
此次萬向電動汽車成功中標“薛家島電站”電源系統(首批120臺套)供應,同時還拿到了純電動公交車動力總成系統的訂單,成為薛家島電站電源系統及車輛動力總成系統的主要供應商。而且萬向提供的產品,在技術上也有了較大突破,其電源和動力總成系統綜合性能,比2010年上海世博會時提高了約30%。
萬向產品水平的大幅提升,是以研發力量為后盾的。萬向電動汽車有限公司現有職工760人,而直接從事研發人員達260余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20余人,博士碩士30余人。從1999年至今,萬向在新能源汽車研發上,先后承擔了8項國家863重大課題、8項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累計申報電動汽車和電池類專利200多項,授權120余項,部分成果已經成功實現產業化。其中申報電池專利180多項,獲得授權專利90項,包括發明專利36項、實用新型67項、外觀設計25項。
萬向并不以此為滿足。2010年5月,萬向與專注于動力電池和燃料電池業務,并在電池成組技術方面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美國Ener1公司合資,首期投資3億多美元,在杭州建立全自動化的電芯及電池系統生產基地。這次與外商合作,可以使萬向在國際先進水平的高地上,來審視自己的研發水平,以求得技術上的進一步突破。目前,合資企業的產品已進入國際配套市場。
發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是關鍵,但萬向并不是鋰電池發展的單兵突進。早在2000年4月,萬向集團董事局做出的發展純電動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的規劃:“電池→電機→電控→電動汽車”整體發展。因此,萬向的電機、電控也是同步跟進產業化,在取得的眾多科技成果中、在承接的項目中,也大都包含了電機、電控方面的成果。萬向已成為目前國內惟一一家能夠完整提供電動汽車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和產品的企業。
面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沒有原先計劃那樣快捷的現實,陳軍卻滿懷信心。他認為,現在已是新能源汽車技術突破和市場突破的前夜,對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的措施是不斷累積和整合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技術,有了這三大核心技術,加上萬向集團強大的配套能力,開發和生產純電動汽車整車,是順理成章的事,實現萬向品牌電動汽車上路并不是遙遠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