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8
如果說,改革開放是企業漂洋過海的推進器,新常態的發展思路則是企業加速前行的指揮棒。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已經到來,國家制造強國戰略揭開新的篇章,企業等不起的是時間,缺不得的是擔當。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來提質增效,而正在走向國際市場前沿的中國企業,不能降低發展速度,應當乘勢而上全面提速,搶占新一輪國際競爭制高點。
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不再滿足簡單融入國際市場,而是努力在國際競爭中發揮主導作用。當年,萬向踏著改革開放的節拍走出國門,在國家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把汽車萬向節做到了全球專利最多、規模最大,并在政策指引下,從傳統零部件到電動力總成系統能力,再到清潔能源,不斷轉型升級,加快追趕步伐,從田野走向世界。
如果說,改革開放是企業漂洋過海的推進器,新常態的發展思路則是企業加速前行的指揮棒。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我們感受到宏觀更穩,微觀更活,機會更多元,中國企業新一輪高水平的跨國合作與發展正在到來。
尤其是清潔能源等新技術、新產業方面的跨國并購,中國因素越來越活躍。以萬向為例,2012年投資純電動校車企業史密斯電動車公司,2013年收購電池制造商A123系統公司,2014年競得新能源汽車制造商菲斯科公司等等。基于美國的技術引領優勢,我們與他們合作并引進中國,再走向全世界。我們相信,電動汽車是未來的方向,在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推動下,政策支持、技術創新、核心部件制造等形成多元動力,中國向國際制高點進發的時機已經到來。
“國際競爭歷來就是時間和速度的競爭,誰動作快,誰就能搶占先機,掌控制高點和主動權;誰動作慢,誰就會丟失機會,被別人甩在后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已經到來,國家制造強國戰略揭開新的篇章,企業等不起的是時間,缺不得的是擔當。不要再為傳統手段不好用焦慮,也不要再糾結未來是什么樣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徑,以“舊”挺“新”,順勢而為。新常態下、新高度上,中國企業應加快趕超的步伐,做世界最好的產品,讓旺盛的中國海外消費回流,讓精美的中國智造走俏全世界。
(《人民日報》記者 馮 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