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6
萬向“四個一萬工程”在吉林
與南方的火爐相比,8月的吉林晴空萬里,干爽愜意,差不多是一年中最美、最適宜的旅游季節。可是,我們卻顧不上看一眼風景,因為那些單親少年、特困學生、事實孤兒和孤老們更加牽動我們的心。相隔千萬里,萬向“四個一萬工程”在吉林長春、白城、長白三地初設資助點,每年每地捐資20萬元,對急需幫助的人來說,這些關愛與資助無疑就是雪中送炭。
長白、長春、白城,從東南到西北,斜穿吉林全省。歷時8天,我們奔波在關東大地上,帶去“萬向四個一萬工程”的資助與溫暖:了解這3個資助點前期工作開展情況,與當地民政、慈善部門一起入戶走訪41戶貧困家庭,看望了43位受助對象。
每到一地,我們首先召集資助地區所屬的街道、鄉鎮民政負責人、專干等有關人員召開會議,具體講解萬向“四個一萬工程”新設資助點的實施計劃、資助標準、資助額度及資助對象申報等實際操作辦法。對資助對象的選擇、審批表的填寫、各種證明的收集和今后的動態跟蹤等工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有關問題,作了討論和明確。
長春:老工業城市轉型之暖
劉小麗,1999年生,和爺爺奶奶住在長春市二道區榮光街道。媽媽在她3個月的時候因病去世,爸爸傷心過度離家出走至今仍音信全無。她成了事實孤兒。現在,她與年過八旬的爺爺奶奶租住在不到30平米的一間小平房里。房間很小,還分成前后兩半,前半部分開了個小店,后半部分大約五六平米,就是祖孫三人睡覺休息的地方。小店開在學校周圍,7月31日下午,我們去的時候正是暑假,基本沒有生意。奶奶身體不好,是個“藥罐子”,小店的收入加上低保,一家三口勉強糊口。開學小麗就上高一了,可學費還沒著落。一說起這些傷心事,奶奶就止不住流眼淚。列入萬向“四個一萬工程”資助后,也許不能解決小麗家的全部困難,至少她上學沒有后顧之憂了。
8月1日上午,我們來到長春市二道區東站街道濱河社區,一幢安置回遷房的頂樓,爬上7樓,氣有點喘。李靜和她媽媽住在這里。李靜今年20歲,開學要上大三了。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分開了,她跟母親生活。母親有嚴重的糖尿病,以前在工廠上班,后來廠里效益不好,再加上自己身體也完全無法正常工作,現在母女倆靠低保過活。李靜從小就很懂事,大學選的是護理專業,學費基本都是借的,親戚朋友已經借遍了。她說,我不怕苦也不怕累,當初讀護理為的就是畢業后找工作容易點兒。我想讓媽媽過上好日子。母女倆租的是“插(三聲,應是長春方言)間”,跟南方的“合租”一個意思。屋頂滲漏是頂樓最常見的,房東維修不及時,李靜和媽媽就只能自己想辦法,用塑料布把頂棚兜起來,這樣起碼屋里不會下雨了。
吉林地處祖國東北,與黑龍江和遼寧合稱“東三省”。當年,這塊廣袤的黑土地,以豐富的煤炭、石油資源,在共和國誕生成長中承載了無限榮光與夢想,被尊為“共和國長子”。改革開放后,東北的發展優勢逐漸縮小。進入21世紀,那里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足,對外開放程度低等問題日益顯現,當年的榮耀已不復存在。它急需釋放市場活力,它正經歷著產業結構調整之痛。
轉型之痛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突出表現是一些老企業無法在短時期內實現轉型升級,許多要倒閉或重組,下崗人員增多。以長春市二道區為例,因是老城區,低保戶從絕對數量來看并不多,7000余人,但是卻占該區常住人口約2%,這個比例遠高于其他主城區。值此之際,如果萬向“四個一萬工程”的綿薄微力能讓那里暫時困難的人們感到一些暖意,那我們也不枉此行。也正因為此,二道區民政局副局長劉崗提出,在萬向“四個一萬工程”資助對象的選擇上,要確保和堅持“公正、公平、透明”,各街道(鄉鎮)報來的審批表必須由副主任簽字把關,如實反映貧困人員的真實情況,把資助送到最需要的人的手中。
白城:經濟欠發達地區貧病窘境之助
王雙,今年15歲,開學上初三,家住白城市洮北區新立街道長利社區。8月3日,在王雙家里,他告訴我們,爸爸是盲人,以前靠推拿養活全家,現在得了腦血栓無法再干了。媽媽三級肢殘,基本無勞動能力。全家沒有經濟來源,每月只有低保加殘疾補助一共是860元。住房是租的,一個月房租就要200元。父母雙殘,都不具備正常的勞動能力,無法盡到撫養的義務,萬向“四個一萬工程”把他當作事實孤兒,每年的受助標準能相應提高不少。
當地,像王雙這樣,貧病殘交加的家庭在洮北區還有不少。
白城在吉林的西北部,全年無霜期比長白略長,不過也只有130天左右,平均氣溫4.72℃,冬天寒冷,無法耕種,農作物一年一季。當地農民主要種植玉米、花生、大豆。洮北區雖地處平原,但耕地土質較差,多為鹽堿地,不利于農作物生長,我們所見之處種植的玉米只有正常的一半大小,收成少。白城到長春的高速公路才剛剛通車,雖有火車站,但是無高鐵、動車,這也是當地經濟發展受影響的因素之一。
今年4月開始,萬向慈善基金會秘書處就與吉林三地慈善會聯系。經多次溝通,各地前期都準備得很充分:他們對照“萬向‘四個一萬工程’2015新設資助點的實施計劃”,組織人員作了詳細的調查摸底。白城市洮北區民政局還就此專門派慈善會秘書長去萬向在吉林先期的資助點——公主嶺市學習、交流。洮北區民政局副局長趙麗華希望,參與萬向“四個一萬工程”的工作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嚴謹的工作紀律,扎實的工作作風,確保把資助款用到真正有需要的貧困人員身上。
長白:邊境民族安定團結之橋
8月6日,長白朝鮮自治縣慈善總會秘書長劉治財帶路,我們的車停在鴨綠江邊的大路旁。社區工作人員帶著我們拐進一條小路。路越走越窄,越走越荒涼,拐過兩道彎,基本就像個廢棄的棚戶區,不禁有點懷疑,這里能住人嗎?沒想到,在不是盡頭的盡頭,銀花的姥姥拄著拐杖把我們迎進了小院。“銀花考上了錦州師范,過兩天就要去報到了。她不放心我一個人住,上社區給我借個輪椅,說是她不在我身邊的時候,讓我自己能坐著輪椅省點力。”姥姥吃力地彎著腰,腿腳也不利索。“我這是老毛病,好多年了,有時疼得厲害,有時還行。”銀花是個朝鮮族姑娘,今年19歲,媽媽現在住在銀花姨媽家,有嚴重的抑郁癥,根本照顧不了她,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她們。這些年,銀花一直和姥姥相依為命。祖孫倆就靠一點微薄的低保糊口,基本沒有收入。“這房子還是社區出了8000塊錢,才給修好的,不然頂棚都快塌了,根本沒法住。”工作人員告訴我們說。上師范學費負擔能輕點,再加上萬向每年的資助,銀花完成學業應該不成問題。“回頭我跟總經理匯報下,看公司能不能經常來幫著照顧姥姥,也好讓銀花在外地安心上學。”同事小武這樣說。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是全國獨一的朝鮮族自治縣,隸屬于白山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南麓,鴨綠江上游右岸,與朝鮮兩江道隔鴨綠江相望。長白全年平均氣溫2℃,無霜期平均為113天,從11月到次年3月平均氣溫都在零度以下,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這樣的氣候,農村三口之家盡管種近10畝土地,但是作物單一,除去種植成本,一年收入只有6000元左右。在農村,大多數僅夠自給自足,一旦有些天災人禍就會揭不開鍋,經濟相對落后。全縣8萬多常住人口中,朝鮮族約占17%,縣里基本沒有大型企業。
長白縣民政局局長夏榮琴對萬向的愛心善舉表示衷心謝意。她說,“在長白捐資助學沒有先例,萬向是第一家,我們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不能有紕漏。資助資金到位后,縣里一定要舉行集中發放儀式,做好宣傳,擴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