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6
在此次隨習近平主席訪美的中國企業家中,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不但是“中國制造”的一個代表,也有豐富的國際投資經驗。盡管行前準備工作繁忙,在赴美前夕,魯冠球還是抽出時間接受本報記者的專訪,談他對世界經濟的看法、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以及萬向新能源產業的近況。
有信仰就會有信心
中國的事情一定能搞好
記者:中國經濟正面臨新常態,首先想聽聽您對當下經濟形勢的看法。
魯冠球:任何東西,要看到浙江,看到全國,看到世界,才能看到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突破自己。
對現在經濟形勢怎么看?我認為,人要有信仰,有信仰才會有信心。我的信仰就是相信共產黨一定能夠把中國的事情搞好。現在有人懷疑中國經濟,我認為中國經濟在調整,調整中一定有痛苦。關鍵是要尋找這個調整的規律。怎么調整?無論是騰籠換鳥還是鳳凰涅槃,這兩只“鳥”最后的結局都是好的,都是浴火重生。我們要從經濟規律上去理解、去把握現在的形勢,現在就是陣痛期,陣痛期一過,曙光就會到來。
中國在走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路,把握經濟規律談何容易。可以說現在經濟有風險,有些風險還不小。如何規避風險?還是“規律”二字。規律哪里來?從試錯中來。首先思想要解放,思路要打開,可以闖可以試。對的就發揚光大,錯的就思考如何糾正。
目前來看,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不能再走投資拉動的老路。投資拉動要有個度,更重要的是投資下去要有效益,沒有效益,投得越多,災難越大。我們要小心“投資陷阱”,要實事求是。一定要按照規律,一定要順其自然,不要過于看重增速。
消費驅動被寄予厚望。但消費驅動要符合經濟規律,不符合經濟規律起不來。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大學畢業后工作,成家立業,條件好了之后,考慮買房買車……這里有前提,是條件好的情況下,一步步來做。這個道理也適用于經濟發展。
過去提倡“價廉物美”
現在更應講“物美價不廉”
記者:3年前,我們采訪您時,您說搞實業一定要“先播種子,才有果子”。萬向早些年播下的新能源種子,現在果子結得如何了?
魯冠球:萬向目前的新能源產業應該是全國領先的。但這只是暫時的領先。
記者:您認為萬向能把握經濟脈搏、走在前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魯冠球:萬向為什么能較好地把握經濟脈搏,不是我們聰明,而是我們“走出去”比較早。我們現在在做的其實是別人的產業轉移。我們是實打實地在國際上鍛煉,早已融入到國際經濟。在“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過程中,逐漸摸索出規律。我們過去把零部件賣到美國,后來我們在美國生產零部件,到收購美國企業在美國生產……美國現在每2輛車中就有一輛有萬向的產品。
我們從零部件做到整車,收購A123鋰電池,又收購Karma新能源車,萬向一直在低調地打造“好產品”。過去提倡“價廉物美”,現在更應講“物美價不廉”。萬向現在要走的路不是價廉物美的路,好東西價格為什么要便宜?要提升浙江制造,不要讓人們去日本買馬桶蓋,一定要生產好的產品,一定要生產回報率高的產品,附加值高的產品。這樣企業才能持續發展。
創業創新
關鍵要有清醒頭腦
記者:現在很多企業都知道要轉型升級,但感覺尋找出路有點難。
魯冠球:出路是有的,但不是每個企業都有這個實力。首先你要有一批人才。真正有素質的人才,還要有培養人才的環境。我們現在國家的財富積累和過去不一樣了,實力也完全不一樣了,如果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出路就多了,經濟也就上來了。
第二是要認清自己企業的現實,保持實力。現在來看機會很多,很多民企以前不能參與的領域現在也都打開了,正在逐步消融“天花板”。按照現在的形勢來看,要對中國經濟有信心。例如萬向和上汽集團的合作,我們要做成民企國企合作的“標桿”。對現在很多民企來說,要在精神上保持“定力”,把這段艱難的時光“熬過去”。
現在我們都在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其實人都是想創業創新的,關鍵是有沒有好的環境,有沒有條件去創業創新。創業創新的關鍵是什么?要有自己清醒的頭腦,要有實際行動。
往哪里行動呢?沒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自己解放自己,走自己的路。根據自己的實力,自己的能力去走。千萬不要去超越自己的能力,失敗的都是超越了自己能力的。人都是想做一點事情的,有人操之過急,也有人不切合實際的,或者太超前,過頭了。車子開得太快要翻車,酒喝多了會酒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是提倡大家都去搞個體戶。創新,要在有計劃、有前提、有目標的前提下去創新,不是盲目去創新。創新往往是在大家認識還不統一的情況下冒出來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里,技術、知識同樣如此。掌握在大家手里,就不是先進的技術了,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常識了。
浙江經濟調整和升級并行
省里各種措施很得力
記者:您對現在浙江經濟怎么看?
魯冠球:上半年數據還不錯。浙江經濟前兩年有回調,現在確實回暖比較快,省里采取的措施也比較符合實際,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浙商回歸……各種措施很得力。總的來看,浙江經濟走勢呈現出好的一面。
下一步浙江經濟如何轉型升級?“互聯網+”是一個方向,但也要警惕一哄而上,產生泡沫。浙江人確實比較聰明,整個經濟形勢往哪里走,浙江人都跟得比較緊。現在趨勢是好的,關鍵看能夠持續多久,是否出效益。
現在也有企業家信心不足,主要是因為傳統制造業在下滑。浙江制造業原來技術含量低、小散亂,現在正好成為調結構的對象。調結構也好,升級也好,兩者要同時進行。小到一支圓珠筆要講怎么做好,價值怎么升級;大到產業結構也要調整。省里提出七大萬億產業,是個很好的方向。要有大的產業結構去帶動。過去講一村一品,一個省里一定要有領頭產業去帶動全省。
從萬向來看,16年前我們就準備新能源產業,現在萬向的產業結構已經調整結束,接下來是如何發展,在發展過程中還有好與差,好的加大投入,差的要么提高,提高不了就關掉。我們叫“整枝疏果”。我們整整走了16年,把萬向的產業結構調整理順。今后萬向的新能源城分四塊:純電動公交車、乘用車、電池和零部件。我們準備花大力氣把電池做好,每年投資200億元,連續投十年,準備投2000億元。
人總要留下一點東西
我希望留下“新能源城”
記者:萬向什么時候能在國內推出自己的新能源車?
魯冠球:我說過,萬向一定要造好車。造車不難,難的是造好車。現在我們的美國工廠在造樣車,預計明年6月就能面世了。這個車叫“Karma”,是世界唯一具備電、油、太陽能三種動力來源的新能源車。
萬向的造車夢已經幾十年了。上世紀80年代我到國外去看,有點不敢搞,拖到現在。我一定要造出符合消費者心理的、價格合理、質量又好的車子。我們要做一個口碑、一個牌子,車子不只是車子,而是萬向的牌子。要造出好的車子,不是為造車而造車。整車出來一定要一炮打響。
我們收購了A123以后,發展勢頭很好。今年已經拿到未來5年的15億美元訂單,寶馬3系、5系混合動力汽車的電池電芯都由A123提供;F1車隊中奔馳、保時捷和雷諾等6支車隊一級方程式賽車電池也全部來自萬向A123。去年,奔馳車隊奪冠后還專門給萬向A123寫來感謝信。
萬向造車,還在培育期,慢慢來。國內人才集聚還沒那么容易,這和環境關系很密切,像A123,當初不景氣時走掉的人現在又都回來了。Karma也同樣是這個情況,破產了之后我們讓它“起死回生”。
萬向每年都在提高新能源產業比重,總的方向就是新能源,電動汽車、電池、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傳統產業的轉型也是往新能源轉,凡是電動車要用的零件照樣生產,電動車不用的,新產品就不開發。
人最后總要留下一點東西。我希望留下一個“新能源城”,一個做成全球榜樣、做成樣板工程的“新能源城”。
(記者 鄧崴 陳文文 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