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7
經過歷時6個月的層層推薦、評審和認定,“五一”前夕,杭州市總工會第二屆“杭州工匠”榜單,萬向錢潮胡志明光榮當選。這30名“杭州工匠”,具有精益求精、嚴謹細致的高超技藝,追求完美、創造極致的職業精神,攻堅克難、創新超越的優秀品質,他們是杭州市服務業、制造業和文化傳承等領域匠心獨具、兢兢業業的代表性人物。
胡志明,1995年6月參加工作就在萬向,從中專畢業生,成長為萬向錢潮電氣維修高級技師。在萬向24年,他始終工作戰斗在維修第一線,積極開展工藝攻關、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先后完成了項目24個,累計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率1100多萬元。他的出色工作業績也給他帶來了諸多榮譽:先后榮獲浙江杰出職工金錘獎、杭州市首席技師、杭州市職業技術帶頭人、杭州市職工經濟技術創新能手、第二屆“杭州工匠”、蕭山區首席技師、蕭山區“銀齒輪獎·杰出職工”等榮譽。
電工胡志明:機器“診療師”的24年“匠心路”
【個人名片】胡志明,萬向錢潮股份有限公司維修電工高級技師,榮獲浙江杰出職工金錘獎、杭州市首席技師、杭州市職業技術帶頭人、杭州市職工經濟技術創新能手、第二屆“杭州工匠”、蕭山區首席技師、蕭山區“銀齒輪獎·杰出職工”等榮譽。
凌晨時分,萬向錢潮鍛造部廠區內,4000噸的熱模鍛壓力機突然發生故障,導致當班組員無法開工。而本已下班入睡的胡志明,匆忙趕來,通過初步分析、數據診斷等措施,終于找到故障原因——傳感器失靈導致了機器無法運轉。一番折騰后,這個“大家伙”果然恢復了“元氣”,又投入到火熱的生產當中。
這樣的場景,胡志明早已習慣。自從19歲來到萬向就業后,他在這個公司一待就是24年,現在已經是電氣維修高級技師。近日,他被評為第二屆“杭州工匠”,再次登上榮譽的領獎臺。
鍛造是生產的第一道工序,一旦設備發生故障,后道工序都會受到影響。而這里的100多臺設備大多是“耗電大王”,照顧它們的電工肩上的擔子比較重。為保證設備正常運作,胡志明幾乎每天都在車間一線,他的工作服里,隨時放著電筆、起子、手鉗……
機聲隆隆的生產車間內,機器高度動輒3到5米,每當需要維修故障時,胡志明總要爬上高高的機器,靠身體語言和地面上的工友交流遞物。而為了方便操作,他會把手套摘下,裸露的雙手上常常沾滿機油。
盡管只有中專文憑,但胡志明從未間斷學習,面對一沓沓厚厚的外文圖紙,他刻苦鉆研,摸索設備維修經驗。“我覺得自己就和醫生一樣,給故障機器做診斷,一個個問題排查過去,找到‘病根’再開‘藥方’。”胡志明說,每次修好一臺機器,他心中都有一種成就感。
談及他的專業技能,鍛造部的工友都會豎起大拇指:是修理高手,更是技術創新能手。再難纏的設備到胡志明手里,也能被他“馴”得服服帖帖。“有時候我們修不好,胡志明不在現場,電話里講一下,他就能指出故障原因、怎么修。”
車間里9臺冷擠沖床的機械手,正在全自動快速地加工軸套毛坯。公司冷擠軸套生產以前都是一人一機手工操作,生產效率較低。經胡志明設計和改造后,現在1個操作工就可以管著3臺機器,單機產量提高了30%以上。不僅如此,胡志明還設計了自動分料、稱重的步驟,避免模具因承受不了過大的原料而報廢。這套方法被命名為“胡志明冷擠軸套操作法”,不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還被授予“杭州市十大職工創新成果獎”和“浙江省先進職業操作法”。
技術了得的胡志明,改造過車間里的不少機器:中頻爐自動上料及節能改造,2500噸熱模鍛氣壓頂料裝置改造,在電液錘上安裝安全光幕,用電子凸輪器降低設備故障率,實現800噸液壓機自動化生產……通過積極開展工藝攻關和技術革新,他先后完成項目24個,累計可創造經濟效益1100萬元,為公司創造了可喜的業績。
現如今,他已帶出徒弟13人,其中2人已是電氣維修高級技師。“技術更新很快,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對于這位工匠而言,學習,是最好的動力。
記者 蔣超 通訊員 瞿波
刊載于2018年4月28日《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