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05
——業內專家 經銷商 消費者為歐盟“決定”叫好
據2月21日《世界新聞報》報道,歐盟日前作出決定,在汽車零售業引入競爭機制。今后銷售汽車的不僅僅是代理商、超市、商場也可以銷售。消費者買車將跟買菜一樣方便了。
對這一利好消息,筆者分別對業內專家,經銷商及隨機對當天來市場買車的消費者進行了采訪。大家不約而同地認為:這一“決定”好,符合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
業內專家:服務貿易的重大變更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興業認為,歐盟關于在汽車零售業的改革措施,目前在美國已經開始實施了。其關鍵點有三:一是有條件銷售汽車的企業包括代理商、超市、商場等,可以同時銷售若干種品牌的汽車,并同時提供金融服務;二是在一個地區單列一個專門負責維修和供應各品種零配件的維修商,承擔對消費者的售后服務,實現銷售與維修的有機結合;三是公司組織結構將發生變化,由以生產為主轉向以服務為主,服務貿易獲取的利潤要比生產制造帶來的利潤大得多。張會長還特別強調誰抓住了這個商機,誰就抓住了市場主動權。
汽車工業發展研究所高級分析師賈新光認為:歐盟決定在汽車零售業內引入競爭機制,有三點意義值得注意。第一防止壟斷,有條件的企業都能賣車,消費者自然在其中選擇服務好的;第二取消中間環節,降低汽車消費費用。美國通用公司就是實行這種消費與售后分離的方式,效果不錯;第三網上車市將方興未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任興洲研究員認為,歐盟對汽車零售業的改革,實際上是市場多元化的要求,任何一種商品的銷售形式只要是市場需要,成本最低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擴大汽車銷售載體,消費者可以“貨比多家”自由選擇。對促進銷售很有益處。
北方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周明針對歐盟的決定主要談了對汽車營銷體制改革應把握的兩條規律。一是汽車營銷模式應按市場化特征放開,不要仍用計劃經濟的思維定位,制約那些市場需要的營銷形式的存在,允許汽車交易市場、汽車園區、汽車超市、汽車商場、汽車品牌專賣店等并存,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規律;二是打破“整車銷售、配件供應、汽車維修、信息反饋”的四位必須一體的觀念。這四個方面應由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業性人員來完成。這是社會分工細化的市場規律。
經銷商:盼望銷售環境寬松
北京市威博方園經貿公司鐘曉峰經理對歐盟的改革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他認為,應重新確定經銷商的資格標準,對已經取得銷售汽車營業執照的企業,允許經營各種各樣的汽車,這樣才合理。我國已經加入“WTO”了,這方面千萬不能束縛我們手腳。
北京拓展工貿發展有限公司業務員蘭長彬,看了這條消息后說,如果一個經銷商可以賣多種品牌的汽車,那現在的“拼縫”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逐步規范到經銷隊伍中來,這不管對我們經銷商還是消費者來說,都是件好事。
消費者:這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中廣爾迪科技有限公司業務發展部經理胡京京認為,汽車進超市、商場,不僅僅是個銷售形式的變化,它體現了一種“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消費者可以就近了解汽車行情,也有利于汽車文化的傳播和普及。像北方、亞運村這樣的汽車交易市場經營秩序將會出現新的面貌。
北京賽斯特禮品公司工作的姜小姐快人快語:“我經常逛商場、超市,如果在那里能買車,而且售后服務又有保證,當然這種形式既方便又節約了時間,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P>
總之,歐盟的“決定”反映了新世紀初世界經濟的一個務實求真的特點,愿我們都能在這種趨勢的影響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