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3wv68"><u id="3wv68"></u></s>
    <s id="3wv68"></s>
  1. <mark id="3wv68"></mark>

  2. <center id="3wv68"><ol id="3wv68"><em id="3wv68"></em></ol></center>
    <sub id="3wv68"><ol id="3wv68"><em id="3wv68"></em></ol></sub>

    行業新聞

    汽車零部件巨頭大兵壓境 國內廠商尋求突圍

    2005-09-13

      近年來,隨著"6+3"(通用、福特、豐田、戴-克、大眾、雷諾-日產、寶馬、PSA和本田)跨國汽車巨頭紛紛加大在華投資力度,國內汽車零部件配套需求迅速看漲。預計到2010年,我國本土汽車零部件需求將高達18000億元。

      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巨大的市場潛力,對跨國汽車零部件集團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而面對國外巨頭的大兵壓境,長期只能追著整車"屁股"后面跑、發展滯后的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由于技術和研發能力不足,時刻面臨著被跨國巨頭吃掉的危險。

      本土企業缺乏競爭力

      據統計,在全國50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中,目前有1200多家是外商投資企業,且其中大多是世界500強企業。目前,世界頭號零部件供應商德爾福在我國已設立10多家獨資和合資企業;偉世通在南昌、北京、長春、上海設有工廠,并將其亞洲總部從日本東京遷往上海;另一零部件巨頭博世也在我國擁有150多個汽車售后維修服務站。跨國汽車零部件集團以其雄厚的資本、技術實力和豐富的運作經驗,很快在我國占據了市場競爭的制高點。

      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我國零部件行業面臨的最大危機是研發水平低,缺乏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定點零部件生產廠家為2000家,實際上超過了5000家。這些企業規模小,80%以上的銷售額在1億元以下,年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只有130家,50萬元以下的高達2700家。國內零部件企業生產成本高、行業整體效益低下,多屬于勞動密集型和原材料密集型企業。一些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如燃油噴射系統、轉向系統、傳感器、制動系統等無一不被國外企業控制。

      由于技術上無優勢,又沒有自主品牌,國內零部件企業只能模仿別人的產品生產。隨著整車企業特別是合資企業實行全球化采購,在新車型中,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很難躋身其中,不僅不能與跨國巨頭競爭,且面臨丟掉傳統市場的危險。

      退出?留守?跳躍?

      上游原材料漲價,加之下游整車廠商的壓價,汽車零部件企業可謂是夾縫求生,一些實力較差的企業已難以為繼。記者在與河北力源活塞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建華的交談中,真切地感受到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很多人都說中國是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但在這個基地里,真正被上規模、上檔次的國外主機廠視為戰略合作伙伴的零部件供應商可以說是寥寥無幾。"于建華從自己企業的現實情況說明了本土零部件企業的尷尬處境。

      在他看來,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大多只能進行滿足國產化要求的適應性開發,不能從事超前、高科技開發和系統性開發。這表明,雖然近年來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開發能力有所提高,但和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擺脫不了引進消化型的技術創新模式,陷入了落后、引進、再落后、再引進的惡性循環。自主開發能力成了制約我國汽車零部件工業發展的最大問題。

      有著十幾年汽車零部件行業摸爬滾打的經歷,于建華深諳行業發展現狀。他介紹說,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多數和三輪車、農用車、微型車、摩托車業一同起步,由于起點低,只能生產那些技術含量低的"一般"產品。在高檔轎車安全系數越來越高、高檔柴油機裝備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本土零部件企業由于缺乏自主創新與研發能力,如果不能躍上一個更高端的平臺,最終將不可避免地面臨被蠶食的可悲結局。

      "退出?留守?跳躍?未來的道路該怎樣走一直是我感到困惑的事情,甚至在企業是否要轉型的問題上躊躇徘徊。"于建華說這番話時眉宇間掠過一絲憂慮。

      于建華認為,要想和國外零部件企業同分一杯羹,最起碼的是要建立研發中心,并具備能滿足高檔車型需要的工藝、設備和管理。有人估算,外資占據轎車零部件市場份額的80%以上,在汽車電子和發動機零部件等高技術含量領域,外資控制的企業達到90%,甚至更高。

      "那么大的投資,資金哪里來?現在從銀行貸款太難了,可是不投就只能等死。"目前,資金不足是困擾這些企業的最大瓶頸。于建華說,一個研發中心最少需要5000萬元資金,這是一筆非常大的投資。如今零部件企業利潤太低,又得不到政府和國外同行的融資,在不借助外力的情況下,國內企業很難躍到一個高的層面上去。"越先進越賺錢,越落后就越賺不到錢,所有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都是這個問題,他們不是不盡心、不奮斗,確實是無能為力。"

      于建華進一步闡釋說,光有研發中心這一硬件還不夠,必須要有專業過硬的研發人才,這些人才國內非常少,必須從國外引進。另外,還必須要有先進的設備,否則做不出高精度的汽車零部件。

      于建華認為,一旦和汽車主機廠脫節,汽車零部件企業就只剩下被淘汰的結局。"汽車工業是典型的金字塔型產業,沒有強大的零部件工業做基礎,汽車工業只能是空中樓閣。因此,必須從政府層面提高對汽車零部件行業的重視程度。"于建華呼吁,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的技術創新不能再沿襲當前這種模式,應盡快從引進消化型過渡到引進消化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模式,并迅速向以自主創新為主的模式轉變。在向這個模式轉變過程中政府應該給予必要的支持。

      四方面尋求突圍

      "沒有扎實的零部件技術基礎,談整車開發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的專家對我國汽車零部件的發展普遍表示出憂慮。專家指出,雖然中國零部件企業在核心技術,如動力總成等方面與國外差距不亞于整車研發技術,但絕不能因此輕言放棄。作為零部件企業,不能埋怨,只能自強,其出路在于整合資源,調整產品結構。

      專家認為,零部件行業要在四方面尋求突破:一是注重研發。實在研發不了的,就找合作伙伴。二是結構調整。三是向模塊化進軍。四是走品牌之路。面對國內零配件企業散、亂、差的現狀,兼并重組已經成為一個現實的選擇擺在眾多零部件企業面前,政府應用"無形的手"來推動這個進程。

      專家的意見正好與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中關于"零部件及相關產業"部分的內容不謀而合。該政策提出,汽車零部件企業要適應國際產業發展趨勢,積極參與主機廠的產品開發。在關鍵汽車零部件領域要逐步形成系統開發能力,在一般汽車零部件領域要形成先進的產品開發和制造能力,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要,努力進入國際汽車零部件采購體系。

      該政策同時強調,國家將制定零部件專項發展規劃,對汽車零部件產品進行分類指導和支持,促使有比較優勢的零部件企業形成專業化、大批量生產和模塊化供貨能力。對能為多個獨立的汽車整車生產企業配套和進入國際汽車零部件采購體系的零部件生產企業,國家在技術引進、技術改造、融資以及兼并重組等方面予以優先扶持。

      業內人士表示,汽車產業政策雖然明確了本土零部件企業的發展要求,適應國際產業發展趨勢,但是要達到目的還任重道遠。

    返回列表

    上一條: 滬全面發力汽車零部件業 整車業隨后跟進

    下一條: 美三大汽車在中國采購 零部件出口跑在整車前

    国产成人情趣视频免费_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二页_中文字幕乱码字幕在线视频_国产高清精品综合在线网
      <s id="3wv68"><u id="3wv68"></u></s>
      <s id="3wv68"></s>
    1. <mark id="3wv68"></mark>

    2. <center id="3wv68"><ol id="3wv68"><em id="3wv68"></em></ol></center>
      <sub id="3wv68"><ol id="3wv68"><em id="3wv68"></em></ol></sub>

      日韩欧洲在线高清一区 | 先锋影音国产三区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乱在线伦视频 |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我不卡Av片在线观看 | 日本曰女人免费在线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