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2
2021年10月22日,《浙江日報》第6版刊出江坪評論文章《走出“舒適區” 創造新業績》,講述萬向始終以強烈的憂患意識,主動走出“舒適區”,去掉光環,學會從“零”開始,接續奮斗再立新功。
憂患意識對各項事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前進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認識和有力應對一些重大風險挑戰。”學習中筆者想起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萬向集團原黨委書記魯冠球,他就一直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反復要求企業員工走出“舒適區”,去掉光環,學會從“零”開始,接續奮斗再立新功。
如何主動走出“舒適區”,實現自我迭代和升級?
走出“舒適區”,首先要走出思想的“舒適區”。“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如果在舒適區里安逸自得,意志和斗志就會被慢慢銷蝕,只有主動意識到并跳出“舒適區”,才能獲得先發優勢。不滿足現有成績,不給發展設限,不給未來畫圈,就能勇敢地創造新業績。“奮斗十年添個零”——每10年日創利潤增加10倍,是魯冠球為企業制定的奮斗目標。一個企業有了不懈的追求,就有了不竭的發展動力。
走出“舒適區”,要有持續的創新。各項事業發展,都是在超越過去的基礎上開創未來,敢于不斷創新,解決新問題。回顧萬向的發展歷程,每一點進步都打著創新的烙印。1999年,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萬向為了創造新的技術優勢、管理優勢、市場優勢,開始投資電動汽車。他們與美國企業合作,引進先進電動汽車技術,收購美國先進的電池制造企業,較早實現了全球性電動汽車產業布局。
走出“舒適區”,要摒棄守成的心態。守成心態源于惰性思維,它讓人困于舒適區,沉溺安逸,不思進取。唯有摒棄此類心態,持續奮斗,才能走出“舒適區”。萬向第二代創業人魯偉鼎秉承父輩意愿,要從世界返回田野,在原來出發的地方,建設一個集聚全球優秀科學家、創新者、創業者的萬向創新聚能城,這是企業薪火相傳,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標志性工程。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奮力走出“舒適區”,直面挑戰,我們一定能夠戰勝前行中的一切艱難險阻,在新征程上不斷創造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