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1
2月22日,魯冠球精神委員會顧問座談會在萬向集團本部召開。江坪、胡堅、陳冠柏、李丹、周詠南、朱海、魏江、胡宏偉、吳曉波參加,圍繞學習弘揚魯冠球精神、勞模精神、企業家精神開展研討交流。魯偉鼎為各位顧問頒發聘書。
在研討中,顧問們交流了自己對魯冠球精神及其與勞模精神、企業家精神內在聯系的理解,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圍繞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弘揚魯冠球精神,也提出了很多寶貴建議。大家一致認為,魯冠球主席無論在精神境界、企業經營上,都是中國的一面旗幟,是無可爭議受到最廣泛尊敬的企業家,他去世后獲得改革先鋒、最美奮斗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三個崇高榮譽,是黨和人民對一個個體一生貢獻最大的認可。魯冠球精神是企業家精神的寫照,是勞模精神的旗幟,也是中國共產黨精神的縮影,魯冠球精神具有世界意義。弘揚魯冠球精神既是歷史傳承,又是當代需求,更有未來價值,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要用創新的表達方式,發揮各自專長和優勢,共同努力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讓魯冠球精神走出萬向、走出杭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不斷擴大影響力,為社會作貢獻。
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魯冠球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共中央宣傳部等授予魯冠球最美奮斗者稱號;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共中央追授魯冠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建黨百年之際,魯冠球創業事跡被載入《中國共產黨簡史》、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南湖革命紀念館“紅船起航”主題展。過去三年,黨和國家給了魯冠球崇高榮譽。
魯偉鼎向顧問們匯報了三年來他對傳承魯冠球精神的思考。他表示,萬向只有千方百計積累實力,才是傳承魯冠球精神的最有力實踐。弘揚魯冠球精神,首先從我們自己做起。“接下來就是要做勞模,做黨員,把企業做好。”萬向要堅定地聽黨話跟黨走,在追求共同富裕目標的實踐中,通過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企業家精神相結合,引導廣大員工做勞動模范,引導經營管理者們做優秀企業家,通過時間的沉淀和實力的積累,同時讓魯冠球精神“走出去”,體現更廣泛、更持久的價值,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魯冠球精神委員會秘書長莫曉平主持會議。他匯報了自2019年1月21日首次舉行魯冠球精神委員會顧問組受聘儀式以來,在偉鼎董事長親自領導下,在各位顧問的關心和支持下,魯冠球精神委員會所開展的一系列工作。
座談前,顧問們參觀了魯冠球精神展陳館。
讓魯冠球精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魯冠球精神委員會顧問座談研討精要
“從田野走向世界”是鮮明個性
原浙江日報總編 江坪
勞模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講得很清楚了,24個字,魯冠球身上都能夠體現出來。魯冠球到底有什么個性?黨中央評價非常高了,他去世以后,國家三個最高的獎項都有了,改革先鋒、最美奮斗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這在全國企業家是沒有的,特別是去世以后。就是在生前,現在企業家也沒有三個桂冠都有的。你們要非常珍惜。像這樣的企業家,已經上了《中國共產黨簡史》,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像這樣的企業家,他的個性是什么?我從《中國共產黨簡史》對他的描述受到啟發,他是從農村走向世界的這樣一個企業家。他的思想應該從習近平同志“創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角度來提升,他就一句話,從田野走向世界,現在從世界返回田野,這就是兩代人的傳承。我們要為全人類服務,我們中國的企業家也走向世界,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貢獻。走向世界就是魯冠球的獨特之處。所以,一定要和魯冠球的個性結合,不然籠而統之。
第二個問題,怎么樣讓魯冠球勞模精神成為全國學習的一種精神?怎么樣加強宣傳,加強傳播,擴大范圍,擴大影響,走出蕭山、走出杭州、走到全國。我們作為媒體人,我們盡量做一些工作,這是我們職責所在。展陳館已經做得很好了,要提升,努力成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傳承在于青少年。
讓勞模成為社會的追求方向
原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胡堅
來咱們魯冠球精神展陳館,每次來都有每次的收獲,每次來都是受教育。主席當年在這么艱苦的情況之下,能夠把企業做得這么大,從田野走向世界,其中的坎坷,付出的心血汗水,真是無法想象。現在中國是很需要英雄的,包括英模,如果我們這個社會都去追求這種英雄和勞模,我們民族就有希望了。怎么樣把勞模成為我們民族的一種靈魂,成為民族的內在動力,這是有時代需要的。特別是二十大以后,將開啟一個中國走向世界的嶄新時代,文化影響力是持久深遠的。魯冠球精神具有世界意義,他對個人有個人的一種啟發,對企業有企業的啟發,對一個國家民族都是有啟發的。我們把這件事做好,非常有意義。既是傳承歷史,又是當代需求,更有未來價值。
實際上,魯主席是模范地踐行了勞模精神,那24個字他身上全部得到體現,而且是非常具體化、個性化的體現。我把魯主席的書都讀了,而且把他書里的語錄都給摘出來,他絕對是個思想家,是毛澤東同志所講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鮮活案例。魯冠球這種的思想和精神可以研究、總結、提煉的東西實在太多。我們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后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魯冠球精神展陳館我最欣賞的是中間有一個勞模走廊。別看就是名字寫在那里,對他是很大的激勵,到時候老婆、孩子帶來一看,很光榮。現在很需要這種正面導向。如果勞模能夠真正成為社會的一種追求方向,成為人生的一種奮斗目標,過去講“修身治國平天下”,有這種家國情懷的目標,這樣就很有意思。這個勞模走廊要向全省推廣,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今后我們這些勞模評出來以后,也要有各種各樣的方式去激勵他,這樣就慢慢會形成一個社會的良好風尚。
“引領潮流”精神最寶貴
報告文學作家 陳冠柏
如果講到勞模精神,先得回到“勞動”的本義。從哲學意義上來講,勞動是人類的主體、客體和內涵的集成體。主體是自己,客體是自然界,內涵是什么呢?就是你在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當中,在進行人和物質的交換過程當中,在人類的經濟活動當中,你給社會帶來了一些什么,這才是我們要尋找的。
我一直在想魯冠球的一段話,它概括了他創業的歷程:“回想我們這代人的創業夢,從被當作‘資本主義尾巴’東躲西藏,到在計劃經濟夾縫中‘野蠻生長’,再到改革開放中‘異軍突起’,以及全球化中無知無畏闖天下,可以說是跌宕起伏。”這里的每一個歷史節點都表達了他作為時代潮流引領者的地位與身姿,真是生動,它把魯冠球這五十多年的奮斗劃出了一條線,而這條線正好吻合了時代前行的曲線。
我們定義魯冠球的勞模精神和企業家,不是一般的勞模精神,也不是一般的企業家精神,一定不能忘記了他生成的基本特性,就是他是從田野走出來,而且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為什么國家把“改革先鋒”榮譽稱號給了他,因為他是鄉鎮企業和農村振興的引領人。他的貢獻在最本質的意義上是讓千千萬萬人找到了遵循的標桿與方向。
我們學魯冠球,學什么,就學他這種敢為天下先的胸懷,創業、創造、創新的勇敢實踐,特別是始終引領時代潮流的精神魂魄。剛才說的那些歷史節點,都是他突破當時的政策和規制,以及固有的習慣思維,堅定不移地去做的。這恰恰是魯冠球最能夠打動人、最能夠體現他成功歸宿的一個心理基礎和精神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就講,魯冠球同志“始終琢磨萬向,一直琢磨到現在,萬向始終處于一個領導潮流的地位。”偉鼎董事長也深刻感知這一點,他說,我一直在想,我現在還能不能夠繼續引領潮流。也就是說,魯冠球希望的,不是在于你會賺多少錢,而是我們萬向還能繼續為社會為時代進步走在前列,引領潮流。我們千萬不要把萬向這個最偉大所在給淡化了、給忽視了。我們今后弘揚魯冠球精神,包括提升魯冠球精神展陳館,這是靈魂所在。
這種不息的創造,就回到了勞動的本源。最終不光是解決主體和客體的關系的問題,還解決了人類在這中間的內涵問題。這是非常遠大的目標,也是真正能夠符合魯冠球的定位和他所經歷的道路。他達到的理性的高度和人類命運的高度生動地結合在一起。他身上表現出的勞模精神、企業家精神,正是在一點上顯示著他的個性光輝,讓我們難以忘懷。
學習魯冠球人性的光輝
浙江省記協主席 李丹
每次來參觀展陳館,都是一次自我教育,陷入沉思,陷入和魯主席的情感交流,他的美德越來越隨著時間推移而更加深刻感動著我。幾位專家講的對他精神的提升,對他的勞模精神的闡述,我都贊成。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補充一下,是不是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
現在那么多人來學習魯冠球精神,希望這種精神能夠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但肯定不會是要求每個人都去做企業家,也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去當勞模。普通人學習他,學習他的什么?學習他人性的光輝。這個人性的光輝要走向世界,那就不得不由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來賦予它持久生命力。而恰恰魯冠球作為一個人,他不作為一個企業家,作為我們兄長般的人物,他已經是個完人。既是一個凡人,又是一個完人。什么叫完人?子曰:智、勇、仁,加個大的話,就是大智、大勇、大仁。普通人都可以做得到。孔子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怎么體現智?好學近乎智,而魯主席就是一個好學、好鉆研、好思的企業家;知恥近乎勇,知道自己的不足,正視、改正,追求完美;力行近乎仁,魯主席用一生在力行他的理想、他的夢想和他的大愛。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來闡述魯主席人性光輝,讓大家都可親、可敬、可學。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這樣的美德,“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如果能夠學得、力行得更好一點,可能我們這個時代進步就會更大。
魯冠球是勞動者的豐碑
浙江省記協副主席 周詠南
第一個是感到非常親切、感動。我跟魯冠球主席及企業,接觸的比較多。比如說那時候每年都去北京開兩會,魯冠球主席他必須要發個言,包括小組發言、黨中央領導來的發言,他都跟我商量。在萬向這里,我也采訪了多次。我是魯冠球精神的見證者、親歷者,也是記錄者、傳播者,對他這個人,非常親切。我本身對魯冠球主席是非常有感情的,今天來看了展陳館,非常感動。
第二點,魯冠球精神是企業家精神的寫照,是勞模精神的旗幟,也是中國共產黨精神的縮影。到他去世以后,2021年6月28號,中共中央還追授他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但最終我覺得他是勞動者的豐碑,是人民的豐碑。他的人品,他的饋贈,他所作出的貢獻,歸根到底,是勞動者的。好多領導包括好多專家、前輩,一講到這個人,是無爭議的。他到北京去開兩會,中央領導看到他,不僅僅魯冠球看到中央領導激動,中央領導看到魯冠球也非常激動。一看到他就走過去說,老魯你來啦,就會跟他交談起來。包括習總書記,對魯冠球的評價是非常非常之高。我們要宣傳他、要傳播他。要爭取把魯冠球精神展陳館建成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要通過中央媒體系統性地宣傳魯冠球精神,從原來報道他的先進事跡,到挖掘他的精神、弘揚他的精神,也是為全國做貢獻,現在社會太需要像魯冠球這種精神。
用創新的方式宣傳魯冠球精神
著名策劃人 朱海
魯冠球身上除了勞模精神,還有企業家精神,這兩種精神合二為一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勞模精神和企業家精神是我們走向強國之路最強大的動力之一,也是下一代里面最缺乏的。這4年多來,魯主席獲得了三個大的榮譽,三大勛章就是三座精神的高峰。要積極地向全國推廣,用全國性的語言、用世界性的語言來表達,努力把魯冠球的思想化成當下的時代動力,我們要有這樣的努力方向。過去我們建了展陳館,做了很多工作,接下來要主動出擊,要有大的手段,要有足以影響當代國人這種體量的宣傳。除了報紙、媒體、書籍,還要在藝術和能夠持久性的載體、方式上做文章,在紀念日上、有意義的活動上多下功夫,在主題延伸上,在表達方式上,要有創新。包括你們寫的書,還要有文學、影視的力作,用藝術的形式來表達,也希望顧問們腦洞大開,怎么能夠更接地氣,更接近年輕人,更接近未來。魯主席的精神,其思想內涵就是一個體系,我們宣傳魯主席的精神,也需要用創新的表達方式。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我們慢慢走,一起努力。
讓魯冠球精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魏江
我講三點。第一點,對魯主席最高的評價就是改革先鋒、最美奮斗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三個最高榮譽,這在我們國家,是黨和人民對一個個體一生貢獻最大的認可。下一步提升展陳館,要把這三個最高榮譽充分體現出來。
第二點,我在琢磨“攻堅、正道、創造、樂觀、大同”這10個字,與總書記歸納勞模精神的24個字“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在內涵上是可以對應的。用魯主席的話,用他一個個故事,把總書記所講的24個字落到我們這10個字上面,就是非常漂亮的勞模精神解讀。而且這個解讀是與時俱進的。比如愛崗敬業、爭創一流,放到今天來講,就是高質量發展,就是聚焦實體經濟;比如說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現在就是創新驅動,科技自立自強;比如說淡泊名利、甘于貢獻,這是我們黨的宗旨,就是共同富裕。呼應當下的需求,這樣高度就起來了。我們一起來琢磨這件事,來做好這個解讀。
第三點,一定要讓魯冠球精神走出萬向,走出蕭山,走出杭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這樣影響就更深遠了。這些年,在中美貿易摩擦、科技突破背景下,萬向為什么能夠健康發展?原因就在于萬向是個全球企業。這種治理體系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勞模精神是魯冠球精神的基石
澎湃新聞副總編 胡宏偉
圍繞勞模精神,我談三點。
第一點,勞模精神是魯冠球精神的底色與基石,我在寫《魯冠球——一位中國農民、改革者、企業家的成長史》這本書時始終在想,魯主席是誰?他是企業家,是改革者,是企業家里面罕見的有思想的企業家。其實,魯主席還有一個身份,他是勞動者,而勞動者是前面所有角色的基礎。它不是并列關系。我在后記中用了一句話,“生命的意義在于你值得被仰望”,他是一座豐碑,豐碑當然有頭部,但它一定有基座,基座就是勞動者。
第二點,勞模精神的時代意義是什么?當集團發來這樣一個會議主題的時候,我第一感覺是有點意外,但又覺得是意料之中。我認為當下必須理清一個關系,勞動者和企業家是什么關系?勞動者是創造財富的,企業家是干什么的,企業家就是財富的創造者。從這個意義上講,勞模精神和企業家精神是一脈相承的,企業家就是新時代的勞模。把這兩者解釋清楚,有極強的時代意義。企業家絕不是勞動者的對立面,這兩者是可以打通的。誰來打通?天然的代表者就是魯冠球主席。我是誰、我將向何處去、我是不是社會的推動力量,浙江應該回答這個問題。溫州也罷,義烏也罷,這些企業家、這些小老板,哪個不是勞動者?這個問題跟共同富裕的時代主題也有很大關系。我堅信,共同富裕是人類發展的方向。但如何達到共同富裕,怎么解讀共同富裕的內涵,這背后,如何理解勞模所對應的勞動者和企業家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大問題。萬向,尤其在魯主席這樣一個已經被歷史證明的形象之下,完全可以去回答這個問題。這和第一點是相通的,勞模精神就是魯冠球精神的基座,這同時也是回答了一個中國命題。
第三點,勞模精神在很長時間中被人定型了,認為就是彎著腰鋤地的人才叫勞動者。勞動者的定義一定跟時代背景有關系。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需要那樣的勞動者。但在今天和未來,我們需要有新的時代內涵的勞動者。除了工匠精神,除了那種用一生去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的堅韌不拔的精神,一定有科技進步,一定有創新精神,一定有國際化胸懷。
最后,我附議朱海兄講的,我們不妨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我個人認為,魯主席應該成為全國典型人物里面企業家的唯一者。建國以來英模系列里面,有基層黨組織領導焦裕祿,有工人階級代表王進喜,有農民代表陳永貴,還沒有一個是企業家。魯主席絕對具備這樣一種潛質。第二個,應該有一部電影,第三個,應該有一部紀錄片,而且應該走向世界,因為我們是一家國際化公司,一個受世界尊重的企業家和企業。共產黨人的話語體系和世界是可以對接的,魯主席就是共產黨人的優秀代表,他的奮斗目標就是讓更多人富裕,這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應有之義。我總相信,未來中美以及中國和世界的關系一定是命運與共,這中間需要一些元素,需要一座橋梁,需要一些回歸人類本質的東西,這些東西在魯主席身上都有。可以努力去推動,有目標我們才有去做好一件事情的動力。
萬向的經營戰略也值得研究
著名財經作家 吳曉波
今天來參觀了展陳館,超出我的預期,真的特別能夠打動人。尤其是勞模榮譽長廊,非常理想。魯主席一方面在精神層面上、勞模層面上是旗幟,另一方面,在企業經營層面也是一個旗幟。
從企業可持續發展來看,從一個小小的萬向節走到今天,戰略上是有不斷迭代的,在很多層面上可以給大家很多啟發。比如說我們長期立足制造業,我們的本土戰略,我們的國際化戰略,我們的社會責任,包括創新、傳承等等,有很多可以研究的點。挖掘好這方面的經驗,對浙江企業界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另外,我看了這個展,怎么讓年輕人能喜歡?可以增加一些互動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