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21
陜西法士特齒輪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大開很忙。他說,他只有半小時的時間接受記者的采訪。但他忙而不亂,頭腦清醒,他問記者:“你知道汽車變速器的實質是什么?”記者尚在考慮,他已給出讓記者耳目一新的答案:“變速器的實質,是動力提取裝置,它從發動機提取動力,經過轉換再輸出汽車需要的動力。”他說,從更深更高的角度看,法士特公司作為一個制造業企業,近年來的良好發展的過程,也是不斷從改革中汲取不竭動力,向社會,向市場,向投資者,向員工輸出美好期望的過程,這是法士特公司的成功所在。
歷經坎坷路倍覺市場甜
始建于1986年的陜西汽車齒輪總廠,曾經以成功研制開發我國第一代5j80T重型變速器,為國防建設做出了貢獻。計劃經濟體制,使該廠遠離了市場,企業機制的僵化,職工觀念的落后,使企業陷入重重困難之中。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的行業不景氣,使陜齒總廠在1996年出現潛虧,1997—1999年連續三年明虧。1998年甚至跌入到連續4個半月發不出工資的低谷之中,成為陜西機械行業的虧損大戶。遠離市場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使他們深刻感受到了其中之苦。
汲取改革動力出路還在市場
陜齒要“活”動力在改革,“變速”只能靠自己。1996年,在經營虧損的嚴峻局面下,李大開臨危授命出任陜齒總廠廠長。直面市場找出路,成為企業新一屆廠黨委、廠務會領導班子的共識。新一屆領導班子通過科學決策,確立了產品市場“三三制”發展方向,即產品要在重型汽車市場、國內其它市場和國際市場各占三分之一。世上沒有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的思想,為全廠職工一致認同。堅定不移地走改革發展之路的方針確定后,陜齒總廠頂著重重壓力,開始著手在企業內部實行干部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全廠職工歷經三年的艱苦改革,2000年不僅實現了企業由虧到盈的大轉折,而且實現了由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拓展的大飛躍,為未來新的發展積蓄了能量。
國企民企各有優脫胎換骨更靚麗
“姑娘”自身靚麗了,登門說“媒”求“婚”的人也就多了。2001年9月28日,陜西汽車齒輪總廠與湖南湘火炬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強強聯合,共同投資2.56億元組建了陜西法士特齒輪有限責任公司。李大開認為,法士特公司脫胎換骨式的變化來源于國企與民企各自優勢的全面有機融合。國企管理規范,技術力量雄厚,職工凝聚力強;民企機制靈活,資金雄厚,決策快,效率高,法士特公司全面繼承發展國企民企之優,揚棄國企民企之劣,在合資之后的融合上做了大量的工作。2004年人均收入達到4萬元以上,初步實現了企業確立的“綜合實力不斷提高,社會貢獻不斷提高,員工收入不斷提高”三大目標。李大開說,這時才能說當年的合資是成功的。
傍上技術“大款”不失創新追求
在合作中有獨立,在獨立中有合作。這是法士特公司的又一個精深之處。
陜齒—法士特的主導產品是從美國引進的富勒變速器,屬于“世界王牌”。陜西—法士特以富勒雙中間軸技術作平臺,在引進技術的創新發展上狠下功夫,不斷加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新產品的研制開發力度,先后有數十種新型變速器產品投放市場,面向市場需求不斷形成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以來,法士特公司繼續加大新產品的研制、開發力度,又有十多種新型變速器產品開始批量投放市場。
輝煌不遮眼成就新期望
目前,法士特公司已躋身于中國機械工業100強。2004年,法士特公司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7.34億元(90年不變價),實現銷售收入25.05億元(不含稅),出口創匯3301萬美元,各項經營指標均排名全國齒輪行業第一名。重型變速器產量已躍居世界單廠產量第一。目前,法士特公司已形成年產重型變速器36萬臺,齒輪1500萬只,汽車鍛件8萬噸的生產能力,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的小巨人。
當問到法士特公司“十一五”期間產值能否超百億時,李大開說:“我從不講大話,但我們一直在努力,不會讓社會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