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8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黨中央著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對我國能源電力轉型發展、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萬向集團扛起社會責任,建設以萬向創新聚能城為載體的智能用能系統,努力爭當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推動者、先行者、引領者。
眾所周知,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環節,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核心技術。“十三五”期間,通過大力推進關鍵技術及核心裝備研發,中國儲能產業完成了多種技術類型及應用場景試點示范項目的建設,邁入商業化初期。“十四五”期間,通過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創新商業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引領,將實現儲能產業規模化發展。萬向集團從電網側和用戶側同時著手投資建設儲能項目,電網側,在杭州市臨平區建設100MW/200MWh的浙江普星藍天新型儲能電站,在湖州市長興縣建設100MW/200MWh的普星京興獨立電化學儲能電站,在湖州市德清縣建設100MW/200MWh的浙江普星德能獨立儲能項目;用戶側,在萬向創新聚能城規劃建設300MW/1200MWh的儲能項目。這些項目均于日前被列入“十四五”浙江省新型儲能規劃儲備項目表。
在“雙碳”目標要求下,中央已明確未來要建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確立了未來光伏、風電的長期發展道路,浙江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出,著力優化結構,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非水可再生能源,實施“風光倍增”工程。新能源裝機的快速提升,以及電力系統正在發生的變化,使得儲能剛需屬性愈發增強。
儲能是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的最佳方案。新能源裝機的增長,使得棄風、棄光率存在反彈的可能,加大了電網消納壓力,配置儲能是較為靈活且見效快的解決方式。按20千伏大工業電價(2021年度值),尖峰電價1.0704元/千瓦時,高峰電價0.8896元/千瓦時,低谷電價0.2741元/千瓦時,峰谷電價差達到0.736元/千瓦時,2021年10月取消電力指導電價后,進一步拉升了峰谷電價差,使儲能的應用具有很好的經濟性。
儲能是提升電網靈活性的重要支撐。在發電端,風電、光伏輸出功率是自然資源驅動型,傳統火電、天然氣發電、核電等輸出功率是燃料驅動型,可以人工干預調節。風電、光伏裝機占比的快速提升,將降低電力系統發電端的靈活性。而負荷端波動性更大,面對極端天氣問題更為突出。在供需兩端波動性都加大的情況下,未來儲能是提升電網靈活性的重要支撐。萬向創新聚能城將打造以清潔能源與傳統電網、儲能相結合的智能用能系統,儲能技術的應用是智能用能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實現需求側管理、消除晝夜峰谷差、平滑負荷,可以提高電力設備運行效率、降低供電成本,還可以作為促進可再生能源應用,提高公用電網運行穩定性、調整頻率、補償負荷波動的一種手段。同時,智能用能系統的構建將促進儲能技術升級,推動儲能需求的快速增長。
儲能提供系統慣量支撐,補充公用電網調頻能力。傳統火電、水電、核電、天然氣發電等都通過發電機輸出電能,當電網出現頻率波動時,憑借著汽輪機組的轉動慣量可以延緩頻率波動趨勢。但風電機組轉速慢,轉動慣量較小,而光伏發電無轉動設備,不具備轉動慣量,當電網頻率突變時,響應能力大幅下降。未來新能源占比提升,將使系統轉動慣量降低30%以上。儲能具有出色的響應速率,可以在電網頻率波動時提升電網慣量支撐,并且自動響應進行一次調頻、二次調頻。普星藍天儲能電站作為電網側儲能,充分發揮快速高效的特點,參與電力市場輔助服務。如參與電網調峰填谷,維持電網負荷穩定;快速調節電網頻率,維持電網頻率穩定。在保證電網安全穩定的同時,還能緩解電網建設及升級壓力,減少社會總資源的低效投資。
萬向創新聚能城前期所上儲能項目定位用戶側,亦具備電網側功能;后期儲能項目以電網側為主,兼具用戶側功能。通過利用“虛擬電廠”技術手段,將遍布萬向創新聚能城的眾多可調負荷、新型儲能和分布式能源等基礎資源聚合,通過平臺協調優化,作為統一調度的“發電系統”參與電網運行調節,可充分發揮用戶側資源價值,輔助電網精準調峰、調頻,為公用電網提供調節支撐能力。
儲能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必要條件,只有儲能技術長足發展、大力應用、充分市場化,才能安全、高效、健康地發展新能源產業,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在此能源變革的歷史進程中,普星聚能將牢記“讓空氣更清新”的使命,發揚改革創新精神,努力在儲能領域攻堅“破土”,為實施集團能源戰略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加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