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8
萬向集團董事長 魯偉鼎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指出要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強調要做到“五個不”——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我學習了之后,深受啟發,在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引起了很多思考。
文化是源頭上的自律和陶冶,與法治的硬性規范相輔相成。這“五個不”,是每一位企業經營者都應遵從的普遍法則,更應成為金融工作者的從業誓言。金融不是掙快錢、掙大錢,金融是奉獻,金融要賦能實業、服務民生,要為別人解決問題。金融也不是掙容易錢、掙幸福錢,金融充滿著風險,這風險不是經營風險,而是“人”的風險,是道德風險,考驗的是從業者有沒有一顆踏踏實實為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服務的心。一句話,有沒有嚴守“五個不”的底線標準?越了這條底線、失了這些標準、違背了這個文化,風險就會隨之而至。真正做到了這“五個不”,不論什么行業都能健康高質量發展,守正方是根本,有好前提才有基礎。
萬向開展金融業務有近三十年了,在懵懂探索中前行,有艱辛,有困惑,有阻力,也有被誤解的委屈,慶幸的是,一直在成長,三十年也算是穩穩當當走過來了。回望三十年來時路,琢磨總書記講的“五個不”,有點豁然開朗的感覺。金融業務要穩妥,就是要認真踐行這“五個不”的金融文化——始終堅持誠實守信,不參與壟斷和不正當競爭,不操縱市場、欺詐用戶或通過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利;始終堅持以義取利,自覺發揮金融作為社會穩定器的作用,理性開展金融業務,直面用戶為其提供專業、安全、穩定的盡全服務,把金融業務發展聚焦到核心競爭力的主業上;始終堅持穩健審慎,厚利當前量力而行,對負債率設定嚴格的控制線,絕不做超越自身承受能力的事,有兩次金融業務將要達到萬億規模時,主動瘦身健體;始終堅持實業是基礎,基礎打牢萬變不倒,同時量力而行發展金融業務,形成實業與金融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產業格局;始終堅持依法合規,秉持敬畏之心,完善治理結構,將依法合規管理貫穿于決策、執行、監督的全過程,促進三道防線有效協作,形成內控合力,慎終追遠。
最深的還是金融支持實業、實業善用金融。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正值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萬向經過八十年代的改革創新,迅速成為行業龍頭,正在謀求新形勢下進一步的發展。當時,我們已著手開展股份制、企業兼并等,在實踐中感覺到,要把商品經營與資本經營相結合,才能帶來效率的效益。如果只發展實業,不搞資本經營,沒有支撐保證,實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都將受到制約,企業可能永遠上不了層次;只搞資本經營,不發展好實業,等于是空中樓閣,實業不強,基礎不雄厚,很難擴大資源,當資金出現風險時,也缺少對應的抗風險能力。我們得出論斷,從商品經營轉向資本經營不僅是企業經營方式的變革,更是一種產業革命,它要求在現有產業的基礎上,提高價值提升使用效率,帶動本產業和其它產業的迅速發展,而不是玩金錢游戲、搞泡沫經濟。
進入新世紀,隨著金融業務的拓展,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實業的持久發展必須要有金融的支持,金融的深度擴張離不開實業的依托,就像雞孵蛋到一定時候要破殼而出一樣,實業與金融結合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是做強做好的必由之路,也是經營發展的優層級高境界。2009年7月8日萬向創立40周年時,我們制定了“實業與金融結合,提高效率”的戰略舉措。15年來,在扎根實業的基礎上,萬向有節有度創新開展金融業務,強化金融與科技、市場的緊密結合。實業的穩扎穩打與金融的高效率深度融合、有機貫通,提升了發展潛力,提高了發展速度,為集團整體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高質量發展之動能。
三十年的實踐得出一個體會:實業是肌體,金融是血脈,法治強保障,德治化人心。總書記的講話讓我更加堅定,金融與實業必須相互為用,金融業的規律必須遵循實體經濟的規律,任何時候金融與實業脫節,金融業脫離實體經濟的一般規律,喪失了對法律、法規的敬畏和對道德文化的尊崇,也就會走偏路線、出現風險、失去價值、無法共存。
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推進金融強國建設,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只有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才能講好“堅持高質量發展”這一新時代的硬道理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最大的政治。我們將繼續弘揚萬向創始人魯冠球的企業家精神和萬向企業文化,把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融入到自身的文化自覺和精神自省,保證“五個不”的誓言,永葆忠誠干凈擔當的底色,以此錘煉人才、鍛造隊伍、發展企業,在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上勇當先鋒,以高質量發展賦能經濟建設、服務社會民生,讓黨放心,讓人民群眾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