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1
目前,上海市經貿委在《上海汽車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研究》中明確對零部件企業自主開發給出鼓勵政策。然而政策一出,業內應和者卻寥寥無幾。
在《草案》撰寫者向全市頗具規模的20多家零部件企業,包括外商獨資和合資企業發出邀請,準備共商自主開發大計時,前來參與的只有十幾家。一位熟悉上海零部件情況的人士表示,“我不看好這個政策出臺的效果。零部件企業自己搞自主開發是比較困難的,而且一些企業自己也并不想做自主開發,這可能與體制有關。另外,上海比較好的國有零部件企業都已經與外資合資了,合資企業外方不同意,中方想搞也行不通。”。
那么,沒有合資的國有零部件企業對這一政策反應又如何呢?零部件行業資深專家陳光祖表示,“很多企業為了研究而研究,然后向上報喜、領獎就完事了。”他說,“我就創新問題給企業談了很多,但是沒有人聽。他們說:‘我現在只會1+1,你卻來教我微積分,我們沒有辦法學。’可是一旦形勢發生變化,創新出來的產品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時,你再搞就來不及了。”有企業也意識到了這點,但是他們同樣感到困惑:“我按照你說的去搞創新,弄不好企業會很快關門,投入和風險都太大;不按照你說的干,還可以再活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