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5
日前,湖南省經委、湖南省汽車工業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等部門聯合向湖南省委、省政府提交報告。報告認為,堅持走規模化、集群化、外向化、高新化道路,是促進湖南汽車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較佳路徑。
湖南省的有關專家介紹說,汽車工業是該省重點扶持的十大優勢產業之一,但其汽車零部件業還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要使湖南省的零跟上整車發展,必須向規模化、集群化、外向化、高新化方向邁進。
所悉,湖南現有規模以上汽車、摩托車、農用運輸車和汽車零部件專業企業近200家。湖南的零部件工業前幾年在重組和引進外資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世界汽車巨頭在湖南的投資卻十分有限。其中較大的項目主要有德國博世公司去年與長電股份有合資,其目標是在長沙打造中國最大的汽車電器生產基地。
有人認為,湖南的汽車零部件過分依賴國內市場,在國際市場上還沒有多大的作為。2003年,全國汽車行業產品出口金額在1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211個,只有湘火炬、中聯集團和南方摩托3個。
據分析,盡管有一些零部件企業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但湖南大多數零部件企業規模小,產品成本高,品種雜,成套性差。在整車-大總成-小總成-零件這個產業鏈條中,該省的零部件很少能夠形成“小總成”、“大總成”向主機廠成套供貨,與整車廠關系松散,產業鏈條也很不完善。
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情況造成了兩方面的結果,一方面是零部件企業本身得不到快速發展,一方面是零部件企業本身得不到快速發展,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主機廠的發展。長豐集團每年有幾十億元的零部件采購,而湖南省內企業只能拿到30%左右;北汽福田長沙汽車廠2004年屬地配套不到總配套量的4%,供應商單家供貨金額平均不到500萬元。
據悉,為了改變目前的被動局面,湖南省一是鼓勵零部件企業與主機企業同步開發、同步技改、同步發展;二是鼓勵主機企業就近配套,形成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關系;三是將加大對星沙汽車產業集群、九華汽車工業園和永州汽車工業園等園區的建設力度。
湖南省還將支持50家重點零部件配套企業加快與國際知名集團的合資合作,盡快實現發動機、車橋、車身、變速箱、電子電器等5大系統模塊的合資合作,提高零部件的集成化制造水平,促進全省汽車工業融入全球汽車制造體系。
為使汽車產業向高新化方向發展,湖南省將通過全面提高越野車、中重型商用車的開發能力,初步建立起自主開發的平臺,形成關鍵零部件的自主開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