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21
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到今天,我們發現,眾多汽車零部件企業還是處在產業中的一種附屬性地位,只能聽從汽車制造商的指令,叫干什么,就干什么。這是因為我們汽車零部件企業大多缺乏應有的國際和社會競爭力所決定的。當前,我們急需從根本上來提升零部件企業在產業中地位和作用,以形成汽車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力量,這可能是長期的艱苦的一個工作過程,但必須這樣去做。
我們按零部件企業的總體水平,分為五個等級來分析。四等企業賣勞力:你要什么,我出力,你賺大錢,我賺點零頭;三等企業賣產品:這僅限于供需關系,有活就干,沒活就散;二等企業賣服務:把產品當做一種載體,賺錢在后頭;一等企業賣專利:要吃還要拿,沒完沒了。如我們引進不少汽車產品,付了技術轉讓費,還要在產品中抽頭,這已是很常規的做法,誰叫你沒技術呢!超級企業賣標準:這叫統統的吃,沒商量。標準成為一種高層次的技術壁壘,市場也被技術壟斷所控制。
如果我們把零部件企業擺一擺,絕大部分是屬于三、四類企業,一、二類企業也是鳳毛麟角,能達到搞國際標準的企業還找不到。但是不是我們就自暴自棄、甘于落伍呢?絕不是的,正是因為我們過去在總體政策上、企業戰略上失誤,致使我們干了很多的活,但成效很少。現在,我們醒悟了,明白了,我們那種埋頭苦干、為人做嫁衣的做法是徹底的失當,要改過來,來個翻身,要搞自主開發,自主品牌,我們還是完全有機遇、有條件的,這關鍵是思路上的端正。
我們處在不對稱的競爭形勢下,應采取三大優先原則:
1.優先切割原則:中國的汽車零部件有巨大的市場,而且潛在的市場更大,我們一定要把已有的市場穩住,用我們的比較優勢,完全可以保護好我們的已有和將來的市場領地。
2.優先聚焦原則:我們所有眾多汽車零部件企業都要把重要的精力,聚焦在創新和研發上。在全球化經濟和知識經濟社會中,沒有創新、不會研發的企業只能滅亡。對巨大的傳統汽車零部件產品也存在著創新和研發的極大潛能,對新型的、未來的零部件產品創新和研發力度更大,千萬別把自己看低了,要力爭上游,只要堅持不懈,循序漸進,從量變到質變,企業一定會走出一條新路。
3.優先活化原則:在國際汽車產業多變的形勢下,我們一定要大力地繼續進行改革與開放,尋求在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分工中有自己的地位。"活"就是要尋找機遇,"化"就是把機遇變為現實?;罨褪且o企業注入信息,注入人才,注入創造,注入文化,注入感召力。
當然,這三大原則只是一種提示,不是所有企業都適用的,企業還是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創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競爭力,但一定要干,要創新,這樣事情就會有逆轉,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就會一天比一天地更好起來。